阿维菌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北里研究所和美国默克公司首先开发的,现在是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杀虫、杀螨活性剂。自投入市场以来,人们相继将阿维菌素经化学革新转化为伊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下游产物,年销售额达上百亿美元。由于我国产能迅速增加,默克公司产物已失去竞争优势,该公司已不再生产该产物,目前全球阿维菌素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作为一种很有生长前途的农药品种,国内较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原药企业有威远生化(600803)、升华拜克(600226)等。
在2004年和2006年阿维菌素原药市场价格泛起大幅上涨后,国内很多地域和公司纷纷扩产,2010年全国阿维菌素原药生产装置能力增加到4600 吨(年产量,下同),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011年后,行业产能变化不大,市场需求维持在2500~2900吨。预计2013、2014两年,其市场需求量约为3000吨。据《2010~2012年中国阿维菌素行业调研与投资前景陈诉》显示,2012年,国内共有阿维菌素原药企业19家,产能3285吨,在主要的出口国家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巴西、德国和西班牙。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的《生物工业生长规划》中明确提出,2013~2015年,生物工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而《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推动高品质植物免疫诱抗剂、生物杀菌剂或杀虫剂等生物农药产物工业化。
国外阿维菌素生产的主要剂型向悬浮剂、微乳剂等环保剂型生长,其中水基化等新剂型占剂型总数的40%左右。相比之下,国内阿维菌素的剂型仍以乳油为主,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阿维菌素悬浮剂挂号企业10家、可湿性粉剂挂号企业45家,乳油挂号企业则多达445家。目前,国家规定,阿维菌素乳油剂型已不发表新的挂号证。为此,国内一些研究单元和企业也开发了一些水基化剂型,上述剂型已经应用于大田防治,尤其对美洲棉铃虫、蔬菜上的多种害虫有较高的防治效果。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域对阿维菌素的需求正泛起逐步上升的趋势,随着新兴国家和生长中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禁用,其对低毒农、兽药的需求也会有所上升,产物将逐步向悬浮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等环境友好型水基化剂型偏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