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两名分析美国和中国农药行业的专家称,目前多家中国农药公司正在以大行动进军美国农药市场。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正在设法进入新的工业,以重新振作增长减速的中国经济,而国内的一些农化公司已经在西方国家市场开始了生长。
在近几年的生长过程中,全球六大农化巨头——陶氏化学、先正达、孟山都、拜耳、巴斯夫、以及杜邦都在中国设有农药生产工厂。而据华盛顿 Sullivan & Worcester执法公司的农药行业专家Telisport Putsavage称,这一现状导致在美国使用的农药一半以上都产自中国。
2010年,中国的化学品产量首次凌驾美国,而农药企业起到了拉动总体增长的要害作用。下一步,中国企业将在美国出售自己品牌的产物,从而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
“未来即将发生的厘革,就是中国的大型生产商试图改变自己在价值链上的位置,并在美国创建具有知名度的自有品牌。”Putsavage说,“这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开始在美国市场上展开行动。”
这一扩张的标志性事件是在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耗资24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的仿制农化品生产商以色列农化巨头马克西姆阿甘。中化是中国最大的仿制农化品公司,年收入到达319.7亿美元。
以色列总理Benjamin Netanyahu将此次收购描述为“以色列经济的一大成就”,而对于中国来说,更是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展现了中国农药制造商的全球商业愿景。对马克西姆阿甘公司收购不仅拓展了中化的生产能力,还资助这家全球“财富”500强公司进军美国农药市场。
“由于接纳积极营销和在美国市场的生长,马克西姆阿甘已经把自己打造玉成球最大的仿制农化品供应商。” Putsavage在Sullivan & Worcester的同事Leonard Miller解释说,“随着他们在中国一系列举动,马克西姆阿甘准备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并获得品牌认可。而有趣的是,中化则是通过收购了这家公司获得了这一品牌认可。”
Putsavage说, 中国政府已经关注到了这一进展,并推出了一项五年计划,旨在减少目前国内的农药生产工厂(归属于种种规模的农化公司),将中国农化公司的数量缩减到20家左右,并获得较强的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作为进军美国市场的第一阶段,中国企业在美国各地开设农药生产工厂,此举被Miller称为“浪潮”,将彻底改变整个美国农药行业。目前,有450处农化生产工厂正在期待批准,其中15处已经获得许可,而剩下的预计将在不远的未来陆续获得批准。
Putsavage解释说,中国公司的目标之一就是直接将产物销售给美国农民,而不是任美国农化市场上的12家分销商的摆布。这一转变可能会朋分美国生产商的收益,同时也将导致更激烈的竞争,并带来更低的产物价格,使农民受益。
Putsavage还指出,未来几年中国农药公司专注于美国市场带来的另一好处就是,中国政府将被迫对环境问题接纳更多关注。他说,“任何在美国生产和销售产物的生产工厂必须获美国环保署批准挂号”。
这一切对美国农民和全球农药行业意味着什么还有待视察,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在世界农化新格式上正在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