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是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型药剂,是农药行业适应全社会绿色诉求和农业绿色生长的重要偏向。虽然近几年生物农药取得了长足的生长,但离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国务院近日通过的生物工业生长规划,提出要鼎力生长生物工业,在2013~2015年,生物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要到达20%以上;到2015年,生物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工业生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工业。规划中还专门提到要生长农用生物制品,建立生物农药等农用生物制品工业支撑体系,创制一批重大农用生物制品,并加速其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国际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明确提出要研究完善现代农用生物制品企业扶持机制和产物生产应用补助制度,健全适用于农用生物制品工业生长的执法规则。那么,农药行业如何借政策之势促进生物农药研发和推广?
笔者认为,要害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职位,加快构建具有农药行业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实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充实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鼎力推进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科技结果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四个大幅度提高”,即大幅度提高企业拥有技术创新平台的数量、大幅度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数量、大幅度提高企业负担政府科技项目的数量、大幅度提高企业拥有科技结果的数量。鼎力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和完善平台管理、运行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真正形成“全国一盘棋,地方有特色,企业有一手”的农药行业创新特色。
生物农药的研发要通过合法的“仿中学”、“学中创”,凭据“市场需要”和“技术可能”这两个要害因素来选择开发,走一条仿制、仿创、完全创制三结合的创新生长之路,从而到达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生物农药的生产必须高起点,制止“先污染、后治理”,要从工艺路线设计出发,实行清洁生产,提高产物转化率、选择性,要选择好的工艺条件、宁静有效的疏散措施等,从源头减少“三废”,降低成本。
除政策外,生物农药生长还应充实利用植保系统的农化服务网络、农业技术推广优势,抓好产需对接事情,产用紧密结合,加快建立有机和绿色农产物优质优价机制,把好农产物市场准入关,严格监管化学农药超标蔬菜的销售,提倡有机和绿色农产物优质优价理念,勉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举全社会之力,配合做大做强生物农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