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商务部、国家生长革新委、工业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宣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及相关政策,这是中国出台的首个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家级文件。
“当前,中国加工贸易生长面临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环境资源压力不停加大、国际竞争愈加激烈等多重压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体现。
近年来,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中西部地域承接工业转移,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不停进行探索。一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区和示范企业开始涌现,来料加工占比不停降低,工业链开始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原来单纯的代加工也转化为代设计、代加工一体化。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加工贸易中来料加工占比已从2000年的30%降至今年前10月的15.8%,比2010年底又下降2.6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加工贸易先行者和第一大省的广东,截至今年10月,共有4213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乐成实现了转型,与此同时,七成加工贸易企业有了深加工结转业务。企业产物平均结转2至5次后再出口,发动国内配套工业产值凌驾5400亿元。
中西部地域承接转移也泛起量、质齐升局面。商务部统计显示,在中国欠发达地域已有44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今年10月,中西部加工贸易进出口平均增长70%,高于全国加工贸易增速56个百分点,占比从2006年的2.5提高到5.9。
为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产物结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物加工贸易被严格控制。2006年以来,中国先后7次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钢铁、石化、有色、造纸等高污染、高耗能及消耗国内资源工业的加工贸易业务已经停止。
据商务部工业司司长张骥介绍,目前东部沿海的IT工业已经开始大规模转移。条记本电脑四大主要代工企业达丰、英业达、仁宝、纬创已将部门产能由上海、江苏等地转入重庆和成都。
在维持原有企业生产和订单的同时,跨国公司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是新的产能和新产物,如成都富士康主要生产iPad,郑州富士康主要生产iPhone4。转移到中西部地域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通过零部件当地配套、快捷运输等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内销比例,提高转移的综合效益。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基础上就是提高工业的整体生长水平,提升在全球工业链上的分工职位,在保持‘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形成‘中国缔造’新优势。”蒋耀平指出。
当前,影响中国外贸生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明年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中国海关总署10日宣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1903.8亿美元,同比增加13.4,低于全国外贸增速10.2个百分点。
凭据新出台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承接转移将实现产物加工由低端向高端,工业链由短向长,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区域由东部为主向东中西并举,增量由区外为主向区内为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