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研究员和王方军博士等人应邀在美国化学会刊物Anal Chem 上发表了关于磷酸化卵白质组学生长的前瞻性评述论文(Perspective Review)(Anal Chem , 2011,7:8078至8085)。
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存在最为广泛的一种卵白质翻译后修饰。虽然卵白质磷酸化已经发现凌驾100年,但是由于其品貌低、动态漫衍范围宽以及生物样品的高度庞大性,对其进行大规模疏散分析一直是分析化学家的一项艰巨任务。邹汉法研究员领导的研究组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磷酸化卵白质组学分析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结果。他们乐成制备了磷酸酯基为配基的新型牢固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质料,显著提高了磷酸肽的富集效率,在国内外发生很大影响;通过革新定量实验设计,引入双同位素标志内参,显著提高了大规模磷酸化肽段定量的准确性;建立了基于多酶酶切的单个磷酸化卵白磷酸化深度分析要领;自主研发了一系列软件用于提高磷酸化肽段鉴定的可信度和笼罩率,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关研究结果已在Mol Cell Proteomics,Chem Commun,Anal Chem,J Proteome Res 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叶明亮和邹汉法等人2008年9月在美国化学会刊物J Proteome Res (IF 5 460)上发表的关于磷酸肽的富集质料和要领的学术论文(J Proteome Res, 2008,7:3957至3967),名列该刊物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最高引用率论文第12位;封顺和邹汉法等人2007年1月在卵白质组学刊物Proteomics发表的论文(Proteomics,2007,7:351至360)入选该刊物2007至2008年度引用率最高的20篇论文。此外,相关研究结果还申请美国发现专利2项,授权1项。
美国化学会刊物Anal Chem 一般通过邀请某个新兴分析研究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分析科学家撰写前瞻性评述论文(Perspective Review),对该领域研究事情进行总结并论述未来生长的偏向,一般每年发表的前瞻性评述论文不凌驾5篇。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在Anal Chem发表前瞻性评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