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0年奋斗,我国已经生长成为学科体系较为完备、科技人力资源世界第一、科技结果不停涌现的科技大国。”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说,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中央在国家生长的要害时期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革新中前行,在创新中生长,为经济生长、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宁静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 增强国家实力 振奋民族精神
1964年10月16日,举国欢腾、世界瞩目:这天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乐成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令国人振奋的消息相继传来:1967年6月17日,我国乐成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971年,杨振宁博士首次回国,当他从挚友邓稼先那里得知“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消息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革新开放以来,航天科技不停实现新跨越,服务于国家生长、探索宇宙秘密: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乐成降落;2008年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乐成出舱,向世人宣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里程……
科技强则国强。“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极大地增强了国家实力、提高了国际职位、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后代在民族再起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
从“曙光”到3G 支撑经济生长 发动工业跨越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一家公司从国外引进一套高性能计算机,安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机房里面,钥匙只能由外国工程师控制!现在天,我国自行研发的“曙光”、“银河”等同行携手作战,夺回了国内高性能计算机市场的半壁江山。
革新开放以来,科技事情者着力自主创新,鼎力生长高新技术工业,支撑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发动重大工业跨越生长:
去年全国国家高新区的营业收入凌驾65000亿元,高技术产物在全部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到达30%,平均万元GDP能耗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万人专利授权数30.7件,直逼美国硅谷;
我国自主发现的激光照排技术,打入日本和西方市场。由中科院化学所发现的新一代打印制版技术——基于纳米质料的绿色印刷制版技术,将迎来印刷技术的第三次革命;
革新开放之初,我国的通信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现在,华为、中兴等创新型企业的产物已占据国内市场的主要份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3G的三大尺度之一,已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陪同着一项项重大创新结果的开发应用,“中国制造”正向“中国缔造”大步挺进!
从杂交稻到甲感“苗” 保障健康宁静 提升生活品质
1994年,一位美国学者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在华夏大地的稻田里,农民妆扮的袁隆平院士从容作答:中国不光能解决自己的用饭问题,还能支持兄弟国家!
让科技结果惠及亿万群众,是科技事业的基础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应对突发事件,科技事情者都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1950年,我国水稻亩产不足200公斤,现已提高到800公斤,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域引进、推广高产的杂交水稻;
2008北京奥运期间,我国自主研发的595辆环保新能源汽车实现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去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幅幅清晰的卫星遥感图片,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今年甲感袭来时,科技事情者仅用50多天就生产出疫苗……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生长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要害,科技被摆在优先生长的战略位置,科技事情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李学勇认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机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对经济又好又快生长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切实孝敬。”